在這里還要重點提到的是跟大規模集成電路(LSI)相關的企業,比如三星,比如臺積電。半導體照明(LED)歸根結底是屬于半導體的技術范疇,只是半導體的一個分支,誰對半導體了解得更深,可能就更有希望做大做強。集成電路常用的封裝形式,少說也有六七十種,比如led封裝上廣泛采用的COB、Flip-Chip、PLCC、SMD等技術,都源自集成電路。我曾經跟國內一個LED芯片大廠的總裁會談時,也建議他們要借鑒一些集成電路的芯片和封裝技術,相信這樣才能加快國產芯片技術創新的步伐。
最近“雙11”又成了一個全民狂歡的節日,這一天照明產品大賣,創造了聞所未聞,史無前例的銷售記錄。根據行業統計,歐普銷售額近5000萬,洲明翰源突破2000萬...... 照明產品在“雙11”的驕人業績給了我們啟發,網上、網下、網外三者的結合和拓展仍然是爭奪的焦點。當然,這對于芯片和封裝這樣的B2B企業來說,創新的空間并不是很寬闊,但對于照明企業這種B2C的市場來說還是大有作為的。至今為止照明行業還沒有出現百億大廠,就是因為照明的細分領域太多,很難做到一家獨大。專有渠道,有人做冶金行業,有人做煤礦渠道,有人做油田照明,有人做軍工產品......各有各的機會,誰想到了并做好了,會占領新的制高點!
企業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,無非是老生常談!
第一、人才匯聚
三星有句話,“人才永遠是第一!”當然不止是三星,無論什么行業,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作為第一資本的人才的培育、擁有和運用能力。人才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,無論從宏觀角度,還是從微觀角度來看,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。因此只有擁有了充足的人才,企業才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。試看國內近幾年成功的幾家大型LED公司,為什么能“一夜暴富”,使用同樣的設備,技術為什么能突然提高那么多?無一例外都是“挖”到了核心的人才和核心的團隊來操作。這種例子在新興產業中比比皆是。
第二、品牌影響
市場經濟之下影響競爭力的因素很多,但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核心因素無非就那么幾個:品牌、質量、價格。這三個因素當中,質量和價格可以算是傳統的影響因素,品牌影響力則在現代市場競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。現代消費更講究品質,更注重品牌。因此,可以說未來的市場競爭很大一部分就取決于品牌的影響力,這一點無疑是國際照明大廠的優勢所在。
今年8月在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》中,發改委提出高效節能產品市場“領跑者”計劃,“領跑者”其實就是對產品品牌的一種認可。中國照明學會竇林平先生也很想在照明界做相同的一件事,照明界也應該有自己的設計大師,業內專家也應該評出“信得過企業”和“信得過產品”,相信這樣的認證對企業,對產品的品牌認知度提高和推廣會起到很大的作用。尤其是照明產業,面對千萬個終端用戶,經銷商肯代理某個產品,為某個企業備貨,設計師會選擇某個品牌的燈具,甚至指定LED器件,這都是品牌的力量。比如三星led在業界的媒體上廣告不多,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可以得到廣泛認同,“用三星就放心”已為大家津津樂道,就在于三星整個的品牌積淀。
第三、合作選擇
作為一個人來講,結婚是一輩子的事情,不是一夜情。現在的市場也一樣,任何一家企業靠自身單一的力量很難得到長足的發展,俗話說“獨木不成林”就是這個道理。比如德豪潤達入股雷士,一下子就得到了雷士經營十幾年的銷售渠道;瑞豐選擇康佳作為大股東, PKG的訂單拿到手軟,僅康佳一家的采購量就占了7、8成。三星在中國擁有39個生產法人企業,其中最新投資的西安高端存儲芯片項目,一期投資70億美元,是中國電子信息行業最大外商投資項目。三星在各地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,與政府都保持融洽的合作關系,也會帶來更多的項目機會。三星LED不僅僅是一個PKG的供應商,更是和客戶追求共同成長的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。
未來十年中,2014年很關鍵,有人說這是LED爆發的起始年。可以肯定的是,2014年是一個選擇年。如果你選對了方向,選對了對象,選對了人,那么未來十年也許就是你的。我相信照明企業要做到百億,沒有LED會很難,有了LED,那就指日可待。
嫦娥三號都已發射上天了,每個LED人心中的中國夢還會遙遠嗎?也許不用兩三年,“三個世界”劃分的內容就要改變!